站内搜索
关键词
范围
千寻水镜
作者:文学院163班 苏 锦

  徐大椿指出“煎药之法,最宜深讲,药之效不效,全在乎此。”水是煎药成败的关键。在煎熬的过程中,水的浓度、纯度都发生了变化,但其真味却越发凸显,饮下,沁人脾胃。
  孙思邈言:“凡煮汤,当取井华水。”《圣济总录》 提出使用干净的新鲜水煎药的说法,“凡煎药当取新水,令极清洁。”在社会这个大煎壶中,难不沾染纷繁世俗气。我们难以决定世事的变迁,也难凭个人的单薄之力改变世界,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自己,适应周围。
  禅师教导弟子以水,因水能变通,静水深流;同时又授之以镜,因镜能如实反映,不虚伪,不矫饰,美与丑,洁与污,都坦然接受,不埋怨。
  细细品嚼,实乃人生大智矣!真正的智者懂得在人生的浪潮中与世浮沉,从俗俯仰。那些浮生春秋,一一接受。在人人主张“适者生存”的今天,适应已经成了不二法则,无关强弱,即使是支细瘦的洋烛,也要温暖和照亮一平方厘米的地方。
  不禁想到张载笔下的“横渠先生”: 至僻陋,有田数百亩以供岁计,约而能足,人不堪其忧,而先生处之益安。终日危坐一室,左右简编,俯而读,仰而思,有得则识之,或中夜起坐,取烛以书,其志道精思,未始须臾息,亦未尝须
臾忘也。这是一种反思自我的内心关照方式。在人流如卿的尘世,成一颗流溢光泽的琥珀。但其琥珀包裹之下的,是那炽热深情的赤子之心,让万物在心中投下最明澈的倒影。横渠先生在那时做出了对生活的的让步,内心却依然坚定,风骨峥嵘。
  《边城》 中“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,把皮肤变得黑黑的,触目为青山绿水”,沈从文的文字中有一种柔情,他所写的故事,也多数是水边的故事。他最满意的文章是常用船上、水上作为背景的文章。他说:“我文字风格,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,那只是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。”沈从文爱水,而水的一大特点就是它具有柔性:遇圆则圆,遇方则方,顺其自然。故老子用水来比喻最高的品质:上善若水。这水上的人与事,便也都有了水一般的柔情。
  只有当你抹平生活的棱角,如水的柔软善变,才能寄身于这个多舛的世界,安稳地度过余生。沈从文说:“但是我为自己,除了我的软弱之外,我并不夸口。”大智若愚,他的呆,已是进入了一种高境界的呆。
  时光荏苒,不管时代如何变迁,清瘦风雅,自在心间,学会水之至柔,镜之明鉴,方享风景一方独好。
盐城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京ICP备12019430号-7
本期已有9269次访问,全刊已有12204797次访问